西方著名的教育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们,经常相当时间的观察,实践和研究发现,无论哪一个孩子,只要到达某一个年龄,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,而且非常想做。这个阶段被称作“儿童的敏感期”。
在敏感期内,儿童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“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厌其烦地重复,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爆发出某种新机能为止。”在这一时期,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某种技能。
研究者们还认为,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,也影响其心灵和人格的发展。
儿童的敏感期主要包括:
感官敏感期(0~6岁)
语言敏感期(0~6岁)
动作敏感期 (大肌肉1~2岁 小肌肉1.5~3岁)
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(1.5~4岁)
秩序敏感期(2~4岁)
社会规范敏感期(2.5~6岁)
阅读敏感期(4.5~5.5岁)
数学、符号和自然科学敏感期(4~5.5岁)
文化敏感期(6~9岁)
其中,数学、符号和自然科学敏感期,应该是适合儿童开始接触文字和数学这些抽象内容的时期。这个时期最早在4岁。
很多研究表明,孩子从出生到4岁,在对有形世界经过4年的接触之后,会自然而然地在智力方面上升到一个状态,那就是对符号突然非常感兴趣。
此外,孩子在5岁以后,大脑发育更加成熟,从这时开始,逐渐具备了永久性记忆的能力,此时学习的抽象事物,不仅能理解,也能够被记住。
所以,让孩子在4岁以后开始接触识字和学数学,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时间。
现在,这个学习时间却被焦急的家长们提前再提前,甚至很多尚处在婴儿期的孩子,就已经被父母拿着字卡和数字模型在进行“启蒙教育”了(
二、学习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:
五岁以后,尽管孩子已经进入了学习抽象事物的敏感期,但是,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,这时不能一下子就教很多,需要有一个过程,千万不要急于求成。
因为,此时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达到纯粹抽象的状态,必须先为儿童提供跟符号相对称的实物进行配对,把一个有形的物质,透过符号表达出来,孩子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使用这些符号。
孙瑞雪老师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拍摄的“解读孩子的敏感期”节目里,详细描述了儿童是如何在数学敏感期对数学感兴趣的:
1、孩子对数学的兴趣,先是从“数数”开始的,就是1、2、3、4......这样数,这个阶段的术语叫“数名”;
2、然后,孩子才会对数字感兴趣,就是具体地书写出来1、2、3这样的数字;
3、再过一段时间,儿童就会对数量感兴趣。
当儿童把“数名”、“数字”和“数量”三位合为一体的时候,他(她)才真正地走向数学。
三、孩子4岁以前应该“学”什么?
科学研究表明,孩子成长的前4年,要发展出一生50%的学习能力,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,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。但是,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,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!
孩子在4岁以前,需要完成包括:感官、语言、大动作和细微动作、秩序、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,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,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,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“游戏”去学。
孩子只有顺利地度过了人生最初阶段的关键时期,才能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在游戏中学习,在快乐中成长 昂立无诀珠心算欢迎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