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酒文化由来已久,现如今,官场上的应酬吃喝更成了一种潜规则。无论办什么事,似乎不事前事后吃喝送礼就不会办顺利。争项目、要资金,必然宴请实权人物,才能“酒”到渠成;迎接检查,只要好酒好菜热情招待,就会“酒杯一端、政策放宽”。不管是不是公款吃喝还是正常的公务接待,因为陪酒导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离去,不禁觉得寒心。
在我国现代政治环境中,酒元素被频繁运用到公务来往和人际交往中,酒的作用被无限夸大,甚至有“无酒不上桌”“无酒不谈事”的说法。陪酒身亡事件的无独有偶,折射出的是不仅仅是公务人员享乐之风的问题,“用生命博前程”的背后,是认识产生了偏差,思想出现了错位,把“接待”同“提拔”划上了等号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不仅自己生命受损,还带坏了干部队伍风气,把“陪酒”变成了公务接待中的潜规则。
以酒量大小来衡量工作能力的大小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,但还是屡屡报道出干部醉死的事件,尽管中国被誉为白酒之乡,酒桌文化非常的浓厚,但酒的作用只是助兴,并非要在饭桌上拼个你死我活。,“陪酒身亡”事件错不在自身,在制度执行上,执行不严,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。中央及各级政府部门都颁布了“禁酒令”,尤其是十八大以来,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,明确提出不得大吃大喝,可是偏偏有人无视规定,继续大吃大喝,这才酿成了一起起醉死悲剧。“陪酒身亡”事件是一个警示,折射出公务招待中“禁酒令”、“八项规定”存在部分执行不力的隐患。总之,只有加大相关规定的执行力度,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,煞掉长期以来形成的嗜酒之风,彻底改变“无酒不欢”,“感情深一口闷,感情铁喝出血”的滥酒现状,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干部醉酒乃至醉死的情况再次发生。